EN

浙江音乐学院2022年度工作总结

  1. 时间:2023-02-27

浙江音乐学院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 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紧盯“高水平一流”办学目标,以党建为统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省委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迎评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内部治理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全面实施争先创优、比学赶超,全面助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一年来,学校重点在九个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突破、新跨越:一是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增舞蹈学、表演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5个,列全国专业音乐学院第一;二是省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突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是科研创演取得新成果。创立中国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心和室内管弦乐团、民族室内乐团2个职业乐团,成功获批省级数字音乐现代产业学院;学校参与创演的歌剧《红船》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并被省政府授予2022年浙江省文艺精品创作突出贡献集体誉称号;舞蹈学院的30位学生和流行音乐系单依纯同学亮相央视春晚,原创舞蹈作品《碇步桥》成功出圈,成为今年春晚最受欢迎舞蹈类的节目;四是助力共同富裕体现新作为。“乐动浙江”全面实施,推出“相约浙音”周末音乐会、“巨星之夜”城市阳台音乐会、“文艺轻骑兵”等系列文艺惠民品牌活动,线上线下受众面达到3500多万人次;五是教师人才队伍得到新加强。引进各类人才79人,1人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4人入选文旅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支持计划;六是各类大赛展现新风采。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本科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七彩音乐助共富”项目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红音飘“乡”项目获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三等奖,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优秀组织奖,师生在国内外各大赛事中获大奖近千项;七是党建思政取得新成效。新增1个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和2个全省高校“样板支部”,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八是社会影响力得到新提升。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抖音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500余条,累计阅读点播量突破1.6亿人次九是办学实力实现新跨越。省教育厅分类评价考核中跨越式进入全省硕士生培养高校前3位,音乐与舞蹈学位列“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10%,居全国专业音乐院校第4,省文化和旅游厅厅属单位年度考核连续两年获评优秀。

一、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进一步优化

1.思想政治引领不断强化。格落实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全校党员师生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邀请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王纲等领导、专家来校作辅导报告,班子成员带头深入院系、班级讲党课,组织党员师生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并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师生政治理论学习等形式,持续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坚持学原文、悟原理,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引领全校党员师生进一步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和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2.省委巡视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顺落实学校党委始终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党性的高度,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整改动员大会,成立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整改工作方案和巡视整改“五张清单”,学校主要领导带头抓、其他领导分工负责,全校动员、上下联动,建立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跟踪督查、定期通报、对账销号闭环工作机制,坚持“能快则快、能早则早”原则,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举一反三、标本兼治,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截至2022年底,巡视反馈的5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49个,完成率达98%138条具体整改举措已完成整改137条,完成率达99.3%,在省委第十三轮巡视25所高校中位居前列,审计反馈问题也已基本完成整改。

3.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有效发挥。制定出台《党建领航实施方案》《基层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办法》,高标准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完成新一轮二级党组织组织员选聘工作,调整优化机关党支部设置,配齐建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实现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深化推进与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转塘街道党建共建工作,高质量完成1个全国高校“样板支部”和1个全省高校“标杆院系”验收工作“一系一品”党建品牌创建取得新成效。1个微型党课获全省微型党课大赛二等奖、全省音乐微型党课大赛特等奖,1个微型党课获全省高校微型党课大赛一等奖,1个微型党课在省直机关青年理论宣讲比赛—微型党课比赛中获一等奖。修订完善《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全年共发展党员145名,其中教师党员9名。

4.干部队伍建设有序推进。全年共调整中层干部14人次,免职6人,进一步优化了中层干部队伍,激发了干部工作热情。加强中层领导人员日常教育和管理,组织开展暑期中层干部培训班,选派9名干部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有效提升。开展优秀年轻干部推荐选拔工作,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高质量完成76位中层管理人员、142位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的档案“三龄两历”专项审核和组织认定工作。

5.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全面提升。深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全体师生开展“浙音人价值观”大讨论,凝练总结“弘毅尚德、博约精艺”浙音人价值理念,进一步强化全体师生的价值认同。制定出台《关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新媒体管理办法》《意识形态工作例会制度》等8项制度,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落实。组织开展校园各类网站和新媒体、自媒体平台的全面摸排和清理,壮大建强校园网军队伍,加强网站、新媒体、讲座、大师班、演出等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坚决防范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和话语权,全年未发生意识形态领域重大舆情事件,1名信教教师成功转化。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加大与主流媒体的联系与对接,积极利用学校官网、官微人民网、新华社、中新网、浙江日报、浙江广电等主流媒体平台宣传浙音、推介浙音,校融媒体力常年在省级文旅系统排名中保持前列,浙音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6.“清廉浙音”建设持续深化。制定出台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清单》和《“五张责任清单”细化方案》,进一步强化学校党委、纪委、班子成员和职能部门的监督体责任,健全完善“四责协同”机制。认真组织开展3+3”校内巡察、专项督查以及意识形态、疫情防控、除险保安等领域专项监督、内部审计等工作,将监督抓在日常、落在细处,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二级党组织党风廉政分析会意见》,推动基层党组织党风廉政分析会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扎实开展“六项谈话”、“清廉一刻”学习等廉政宣传警示教育,成功举办第五届“清音廉律”主题汇报演出,让廉政思想和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7.统战和群团工作不断强化。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顺利完成民革浙音支部、九三浙音支社换届工作,民主党派建设更加规范有序。成立归国华侨联谊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和5个海外引才工作站,聘任了8位海外引才大使,进一步凝聚归国华侨和留学归国人员力量,齐心助力学校发展。顺利召开二届三次“双代会”,组建和恢复5个教职工文体俱乐部,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进一步增强。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党对共青团工作的领导。及时组织开展分团委委员的改选和增补工作,健全完善基层团组织建设。探索开展浙企青年合创、校地青年学习小组等联学共建机制。

二、深化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稳步提升

8.“大思政”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制定出台《关于高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方案》,全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努力配齐建强思政课专任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思政课中班化和小班化比例,深入开展“朋辈思政课”“笔端思政课”“有声思政课”“展馆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教学改革探索,加强思政课课堂纪律管理,进一步强化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健全完善课程思政“三个一”工作机制,先后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教学研究项目6项、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1个,学校被评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双轮驱动育人模式改革初见成效。持续深入推进师德师风教育,评选产生8名首届“最美浙音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和8名提名奖“好老师”。

9.本科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各项准备工作,并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查漏洞、补短板,本科教学规范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比达到62.5%,实现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全覆盖。新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25门,全校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累计达85门,一流课程建设成效显著。“五大学院”首批246名学员和“叔同学院”首批17名学员顺利结业,有十余名学员顺利就职国内外专业院团,“五大学院”新型表演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和“叔同学院”拔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成效初步显现。

10.研究生教育质量持续提升。高质量通过“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周期合格评估。对照《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启动一级学科授权点和专业学位点授权点布局调整工作。修订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修订完善《2022级研究生培养方案》,录制完成非全日制研究生精品课程5门。制定出台《研究生教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深化研究生教学改革,成功获批“十四五”规划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6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1个、省研究生教育学会科研项目立项1项和浙江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修订完善《研究生论文写作规范》,立项培育研究生科研及艺术实践项目30项,全面加强研究生科研、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全年共发表论文39篇,2个项目成功入围第二届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舞蹈领域培养院校作品展演,1篇论文获批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

11.学生工作落实落细。制定出台《新入职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办法(试行)》,选聘6名优秀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不断充实加强学生工作力量。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堂纪律、行为规范和校外兼职行为管理,学生随意旷课和晚归、不归等行为明显减少。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红音飘“乡”项目获全国艺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全国大学生创意策划大赛三等奖。1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省级特别推荐。单依纯、叶炫清、邢涵铭、浙音4811等学生新媒体粉丝量超过1500万,点击量超过9.1亿人次。深入开展访企拓岗助就业活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51%,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15%,均创历史新高。2022年本科招生专业校考报名人数达到22111人的历史新高,研究生招生校考共有458人进入复试,有50%的考生需调剂到其他院校就读,浙音在全国艺考生心中的声誉和地位持续攀升。

12.附属音乐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扎实推进附属音乐学校转设(民转公)工作,附中转设方案获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坚持文化课和专业课并重的办学思路,深入推进“教学分层、培养分类”音乐艺术专业人才基础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坚持走“校本化”课程体系,学生培养质量不断优化。2022年附中生在国内外重大专业比赛中获得100多项大奖2022届高三毕业生共有126人参加高考,被国内艺术类独立院校录取73人,其中11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双一流艺术院校,46人浙江音乐学院录取,另有多名学子考取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曼哈顿音乐学院、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学院等国外知名艺术院校。

三、深化推进平台体系建设,科研创演成效初步显现

13.学科平台持续扩大。制定出台《浙江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顺利完成第二届学术委员会换届工作。以“四所两院一实验室”为核心,先后成立中国音乐创作和研究中心、音乐戏曲与音乐文学研究院、长三角音乐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数字音乐现代产业学院,各类校级科研平台总数达到23个,基本实现了各学科专业科研平台全覆盖,有效增强科研平台对学科专业建设的支撑。

14.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制定出台《实验室与科学研究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横向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艺术科创资源与创新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理论研究与创作表演成果奖励办法(2022年修订)》等制度,强化科研管理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成功举办2022年度学术季活动和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学校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深入开展有组织的科研,设立校级科研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46项,强化校级资助科研项目的导向作用。一年来,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8项、浙江省软科学项目1项。顺利完成18个非遗戏曲剧种的2700余首曲牌的采集和录像工作,初步建成浙江传统剧种曲牌库。《音乐文化研究》期刊办刊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15.重大文艺精品和主题歌曲创作迈出坚实一步制定出台《助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实施方案》和《精品创作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实施2022年重大文艺精品创作计划,先后完成大型民族交响音画《宋韵华章》、音乐剧《渔老大》、跨界融合作品《越地长歌》、越剧《霞姑,霞姑》、舞剧《朴裙》等一批重大文艺精品的创作巡演工作,《宋韵华章》成功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制定出台《“唱响浙江”主题歌曲创作计划》,全面加强主题歌曲创作,通过组织征集一批、委约创作一批、指导推进一批,产生了一批突显浙江特色的优秀主题歌曲,庞龙创作的《燃》入选杭州亚运会主题备选曲,王滔创作的《等你来》入选志愿者主题曲,并获全国高校2023年度原创文化精品项目立项,庞龙自编自创的《来杭州》成为“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省域品牌宣传主题曲。积极克服疫情防控带来的不利影响,线上线下结合,成功举办第三届杭州现代音乐节、第四届之江青年艺术周、第七届国乐艺术节和第五届国际室内乐音乐节等系列品牌艺术活动,业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成立室内乐管弦乐团、民族室内乐团两大职业乐团,成功开启室内乐管弦乐团乐季和民族室内乐团季前音乐会,在音乐艺术院校职业乐团打造上迈出重要一步。

四、深化推进开放办学,国际化办学和服务文化浙江能力不断提升

16.国际交流合作空间不断拓展主动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新形势,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成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院校联盟室内乐创作比赛,有效推动联盟成员单位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新渠道,先后与波兰罗兹音乐学院、意大利米兰威尔第音乐学院、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等6所国际知名音乐院校签署交流合作协议。全年新招收国际学生9名和港澳台学生11名,在籍学历留学生和港澳台籍学生总数达到57名,并选派60名学生赴英国、匈牙利、西班牙、波兰等合作院校交流学习。组织浙江省与澳大利亚西澳州结好35周年及与日本静冈县结好40周年庆典活动,获批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进一步提升了浙音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

17.社会合作与服务能力有力提升。成立社会合作中心,制定出台《社会合作管理办法》《实习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合作的统筹管理机制,先后与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腾讯音乐、酷狗音乐、音王电声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银行杭州分行、德清县等部门与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15项,社会合作签约数创历史新高。顺利完成教育基金会第二届理事换届工作,全年共募集资助资金1368万元,横向课题到账经费达到275万元,募集资金和横向课题经费到账额均创历史新高。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部浙江培训基地品牌优势,积极拓展培训、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赛事展演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业务,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0个,累计培训人次2475人,发展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点近500个,各类培训、艺术考级和赛事展演收入累计达到1000余万元,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18.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品牌效应显著。制定出台《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和《“文艺惠民”行动方案》,举全校之力,助力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先后推出“相约浙音”周末音乐会和“巨星之夜”城市阳台音乐会,每周五晚和春秋季每周六晚分别在校内和钱江新城城市阳台定时演出,线上线下同步,推动学校各类艺术演出资源向社会公众开放、让全民共享,观众人数累计达到3500多万人次,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暑假期间,发动600多名师生化身33支“文艺轻骑兵”小分队,奔赴全省11个地市的23个县市(区)和新疆阿克苏、安徽广德、福建厦门等地,开展艺术宣讲、文艺展演、公益美育、艺术乡建等文艺惠民活动,受众面达600余万人次,被光明日报、新华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跟踪报道近100篇。常态化组织师生以“文艺轻骑兵”等形式深入基层各地,开展“乡村音乐人培育计划”“教村民演唱和创作歌曲”等各类艺术乡建活动100余场,建立“艺术实践基地”“社科赋能实践基地”30余个,帮助各地创作村歌及美丽乡村主题歌曲12首,整合近90个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的500余名音乐教育名师为1000余名乡村音乐教师开展在线培训,为全省山区26县3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优质线上音乐课程,让艺术美育深入基层、融入日常。发动600余名师生积极参与省文旅厅“文艺星火赋美”工程,在湖滨步行街、运河上街等地开展演出100余场,着力打造杭城流动艺术风景线和城市艺术雕塑。“快乐音乐教室”“行走的宣讲留声机”两支“文艺轻骑兵”团队入选省社会实践“百优团队”。

五、深化推进系统性变革重塑,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19.人才强校战略深入推进将人才办与组织部、统战部合署,全面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制定出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考察工作办法》《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领军人才尖峰计划行动方案》《尽善学者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加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广度,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79人,包括著名指挥家张艺、歌唱家孙秀苇、钢琴家和作曲家罗曼·克鲁莫夫、作曲家安承弼等一批国内外一流音乐名家。大力加强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全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拔尖人才1人,文旅部海外高层次人才、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4人,省文化和旅游厅导师工作室1个,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青年优秀人才8人。推出教育管理研究、实验技术及其他需委托评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打开中层领导人员和实验技术系列人员职称晋升通道

20.数字化改革快推进制定出台《“学在浙音”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浙音成长”“浙音学堂”“快乐教室”“音乐社区”“线上音乐会”五大数字化应用场景以 及科研安、智能人事、智能财务报销、数字资产、智能采购、智安校园等数字化系统建设。迭代升级大数据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掌上浙音,完成OA系统一期、基层党建、教学质量监测建设等系统建设和功能升级,智慧校园建设迈上新台阶。一年来,学校网络安全数字化改革方案作为全省高校唯一代表入围省数字化改革网络安全案例,“智慧琴房”数字化应用入选省文旅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和省教育厅高校数字化改革成果巡展并获2023年度省级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补助。学校获评省文化和旅游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优秀单位,信息技术中心、招生办公室、艺术处获评全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21.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建立二级院系“比学赶超”每月晾晒机制,进一步强化争先创优、比学赶超意识。积极推进大额预算项目前置审核和预算项目绩效自评工作,狠抓预算执行管理,顺利完成年度预算执行目标。成立经营性资产管理委员会,制定出台《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签订《资产经营公司2022年目标管理责任书》《资产委托管理服务协议》《资产委托经营协议》和《资产出租协议》,全面深化推进校企改革,进一步增强资产经营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的自我管理、独立经营能力和水平,全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22.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动态实施精准防控,为学校各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制定出台《教师琴房管理办法》《演出场馆管理办法》《排练厅和录音棚管理办法》等制度,稳步推进各类教学、艺术实践场所的规范化管理,逐步解决相关场地紧缺瓶颈障碍。图书馆馆藏资源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内部设施和环境进一步优化,开馆时间进一步延长,师生入馆人数和图书借阅量实现双增长。顺利通过“绿色学校”创建评审验收和等级“平安校园”复评,校园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提升,全年未发生重大治安事件,是全省唯一一所没有发生校园网络诈骗案件的高校。推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加强对教职员工全方位的关心关爱,得到广大教职员工普遍欢迎,师生员工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