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宣传部负责维护
Copyright ©️浙江音乐学院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和完善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全过程。
2.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成果落地转化。严格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集中整治、对账销号,确保落实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全面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在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规划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目标,理清发展思路,锚定发展路径,落实发展任务,为学校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建设描绘好发展蓝图。
4.完成内部机构设置调整与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围绕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在研究制定内部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内部机构设置与调整,积极稳妥地做好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并实施好新一轮岗聘工作。
5.深化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和校园自助服务终端功能,基本实现校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6.启动实施“制度建设年”工程。加快推进各类制度的废改立,强化制度执行,着力解决无章可循、制度打架、执行不力等问题,为加快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努力唱响省域治理现代化交响曲中的浙音声部。
7.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机制。稳步推进学校二级管理体制改革,赋予系(部)更大的改革发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办学活力。深入推进后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校企经营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运行机制,推动后勤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面理顺校内各类场馆、报告厅、会议室管理机制,明确管理归属,强化管理职责。
8.进一步优化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档案、保密工作,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优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全面完成校园建设工程审计决算工作;高标准建成校园能源管理平台,全面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围绕智慧校园建设,优化完善数据交换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教学场所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升校园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一体的校园安全闭环管理体系,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9.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落实国家“双万计划”,加强“音乐学”“音乐表演”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对标国家标准,全面完成“课程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不断提升课程建设质量,努力培育一批代表浙音水平的精品课程。
10.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完善教学单位建制,组建音乐教育学院和指挥系,打造浙音特色的学科专业架构和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科综合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启动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改革试点;完善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制定出台辅修第二专业办法,打通专业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健全完善拔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乐队学院、民族乐队学院、室内乐学院、歌剧学院和合唱学院等实践教学平台;积极推进“互联网+”教学改革,加快在线课程建设,扩充在线课程资源库,用好全国在线学习平台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精品在线课程和网络“金课”。加强语言文字工作。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准备工作,建立系(部)教学档案室。做好2020年各类招生考试工作,提高生源质量。
11.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健全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机制,积极选聘校外高水平兼职导师,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修订完善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分类评聘、考核机制。加强学位点建设,主动对接国内外高水平音乐艺术院校,多渠道、实质性推进联合培养博士工作。
12.优化提升学生工作水平。持续深入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廉洁诚信等教育,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学风建设,积极营造优良学风氛围。优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抓好“三个课堂”,用好“三类赛事”,优化“两个平台”,建强“两支队伍”。健全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扎实稳妥做好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深化校系两级共青团、学生会改革。
13.加强附属音乐学校建设。创新招生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附中优质生源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保障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活力。探索开展2.5+3.5学制改革和分层分类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谋划推进附属音乐学校教育集团工作。
三、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科研、创作、艺术实践水平
14.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布局,构建现代大学学科建设机制,推动学科提质增效,统筹推进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做优做强做特,加快推动新型学科、交叉复合型学科建设,全面增强学科综合实力。
15.加快推进科研机制改革。制定出台相应制度和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科研项目、学术平台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前沿性、应用性研究工作,优化课题孵化、申报工作机制,积极做好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推进音乐学研究所、舞蹈学研究所、艺术学理论研究所、戏剧学研究所和高等音乐教育研究所等一批高水平校级科研平台筹建工作。积极推进“施光南音乐艺术馆”建设。
16.加快推进创作表演机制改革。组建学校创作表演专业委员会,优化创作表演项目评审管理。建立健全创作委约工作机制,加强浙江文艺创研中心和中青年编剧团队建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庆祝建党100周年、唐诗之路、诗画浙江和良渚文化等为主题,加强重大题材创作工作。加强室内乐团建设,推动室内乐艺术水平快速提升。积极推进国际钢琴艺术节、国际室内乐艺术节、室内歌剧展演等一批高水准的国际艺术活动,提升学校艺术品牌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
四、积极推进人事人才机制改革,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17.积极推进人事人才机制改革。组织召开人事人才工作会议,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教师分类考核、综合评价机制。探索推进人才预聘制改革,加快形成人才“蓄水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修订编外用工管理办法,探索建立更加灵活的编外用工机制。
1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育并举,为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队伍保障。深化推进青年教师培养扶持计划,进一步完善“青年英才”和“教坛新秀”项目,推进实施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出台青年教师特聘岗制度和学术假制度,助推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五、全面推进国际化办学,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19.做深做精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发挥中国—中东欧国家“17+1”音乐院校联盟作用,加大与中东欧国家及欧美地区高水平音乐院校合作力度,积极推进已签约中外合作交流项目落地见效,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层次和水平。主动对接国家需要,加强与中国驻外使领馆、中国海外文化交流中心等海外机构的联系对接,积极承办或参与各类高水平中外文化交流项目,在助力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
20.做实做细社会合作与服务。制定出台《浙江音乐学院社会合作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社会合作管理工作。加强与地方政府、文化行业企业的联系,深化拓展校地校企合作领域和范围,有效实现政产学研精准对接与产教深度融合。
21.加强基金会建设。积极做好基金会理事会换届及基金会法人变更工作,建立健全基金会管理制度,多方拓展落实相关捐赠资金,助力学校事业发展。
22.做强做优继续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文旅部浙江培训基地依托单位的品牌优势,高质量承办好文旅部、省文旅厅各类培训班,积极开拓高端培训市场,逐步打造以音乐艺术培训为专长、以文化干部培训为特色的浙音高端培训品牌。继续办好钢琴专业考级工作,加快推进第二批专业音乐考级教材编写、考官申报、考点铺设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音乐考级工作体系。
六、着力推进“两个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22.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层层压紧压实责任,严格落实责任考核制度,推动构建党委(组织)主体责任、党委(组织)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纪检委员)监督责任“四责协同”机制,督促推动二级党组织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
23.启动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质量提升年”工程。优化调整基层党支部设置,规范做好二级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换届工作,选优配强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分两批完成所有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命名一批“标准化基层党组织”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加强3个全省高校党建特色品牌建设,扎实推进党建特色品牌扩面集成,重点培育一批党建精品示范项目;加强干部管理,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支部工作条例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不断完善党员干部“选育用管爱”制度体系。
24.加强统战和群团工作。强化政治引领,推进协商民主,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联系制度,支持和引导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做好党外人士的推荐举荐工作,逐步构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积极做好工会、教代会换届工作。
25.加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法,拓展渠道,积极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全面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校系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加强“学习强国”平台推广运用。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确保校园意识形态安全稳定;深化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改革,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扩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范围,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心同向”育人格局。加大各类媒体平台建设力度,强化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全面阐释校训精神的深刻内涵,耕植“事必尽善”校园文化品牌。
26.全面深化“清廉浙音”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做实做细工作,实现“清廉浙音”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突出政治建设,紧盯关键少数,继续深入开展内部巡察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各级党组织的政治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突出标本兼治,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制度建设专项监督,优化完善“清廉一刻”学习制度,深化推进“清音廉律”廉洁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浓厚的清廉校园生态。突出纪法贯通,深化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纪检监察工作机制,协同推进纪检监察监督与党内其他监督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监督无盲区、全覆盖。突出作风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完善纠治“四风”长效机制,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常态化实施“六项谈话”,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鼓励干部担当作为。